2020年高考结束后,师范类专业出现了“冰火两重天” 的报读情况:

普通师范类专业报读人数再上升,不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录取位次顺应提升,浙江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的录取位次最高提升了3000多位。

与之相反的是,多地公费师范生出现“断档”——河南提前批的录取中,5所高校公费师范生共776个空缺名额,广西公费师范生需要降分录取,许多省份高校的公费师范生都需要进行征集志愿。

师范“火爆”与“冷淡”的背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含义。/图虫创意

公费师范生,是指享受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师范生。报考公费师范生的学生提前与教育厅签订协议,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并发放生活补贴。

但学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履行教育义务,回到生源省份从事至少六年教育工作,且协议期间不得考研。

普通师范类专业的重新火热,多少受了今年疫情的影响——教师自带的编制“铁饭碗”在动荡不安的疫情职场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教师职业重新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但要真说到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人们又未必已经下定决心,公费师范生的爆冷就是一个证明。

从趋之若鹜到逐渐鸡肋,

师范专业在中国走过的100多年

事实上,师范专业初始诞生时,每一位师范生,都是公费师范生。

1897年,盛宣怀开办南洋公学,首先招收师范生,设立师范院。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师范学校,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当时的师范生接受的都是最高水平的教育,同时还享受学费全免,兼有津贴的优厚待遇。

(旧)南洋公学正门。图/wikimedia

种种福利只为培养人才,推广新式教育。有获得必然要有回馈,当时的《优级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优级师范学堂分类科毕业生,有效力本省及全国教育职事之义务。”

具体年限为6年,前2年必须履行政府指派的服务,后4年则是自由选择的教育服务。这与今天的公费师范生制度规定已十分相像。

虽然其中历经波折,但直到建国之后,师范类专业仍然是最受重视和优待的学科之一。计划经济时期,师范类专业是不少学子报考时的第一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