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一 偏科
中国高考制度看重的是学生几门功课加起来的成绩总和,假如学生某一科目或某两个科目成绩优秀而其他科目成绩较差,就无法达到国内优秀大学较高的录取分数线。国内的高考制度每年都会埋没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而国外的教育模式往往与国内大相径庭。
偏科原因
1.智力发展方向
学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偏科的原因。学生偏重什么学科,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根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应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存在着的 7 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加德纳认为这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序组合在一起,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2.兴趣与主动
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去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有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功夫下在这门课上。
3.学不好就不想学
某同学的某个科目总是学不好,久而久之就对这个科目产生了恐惧心理和排斥心理,成绩也就越来越差。当信心被打击时,越是学不好的科目就越不想学,一旦有了“不想学”的科目就会导致偏科,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心理帮助和引导,往往会越是偏科,越容易走入厌烦该科的恶性循环。老师和家长应该共同给学生辅导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使得学生重拾自信心,排除厌学科目的恐惧心理。
4.我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
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往往是由于喜爱任教该科的老师所致。偏爱某一学科任教老师,该学科成绩往往会比其他科目成绩要好,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程度,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好这一学科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5.家长的兴趣偏好
家庭特殊的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如家长爱好文娱,使得家庭艺术氛围浓重,则孩子往往偏爱音乐;家长爱好体育,喜欢活动,则孩子偏爱上体育课。
障碍二 厌学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他们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在国内,厌学就意味着无法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国内重点大学。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什么?
厌学原因
1.上网成瘾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某些不良网站、网络游戏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导致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之中,严重影响了学习。网瘾是导致当代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2.科目太多,学习压力过大
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任务负担过重,面对堆积如山的课本,每天从天亮学到天黑,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和考不完的试。心理学家认为长期从事一种单调乏味的工作就会出现心理疲倦反应。一旦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首先会出现生理上的疲倦反应,人体的某些器官会“罢工”,如再不调整,心理就会出现倦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
3.家长过高的期望促成孩子叛逆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便采取措施,施加压力,有的孩子能够忍受,但有些孩子干脆我行我素,既然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于是开始厌学。有的甚至逃学、离家出走以示反抗。过高的期望值和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厌学。
4.教学的乏味造成孩子学习被动
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上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举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面大旗时,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把它们落实到行动上来,或开展得还不够全面、深入。单一的以课本教学是不足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应该从多元化的兴趣活动中融入教学方法。但很多学校只顾完成书本的授课任务,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丧失了学习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障碍三 竞争激烈的高考制度
美国《华尔街日报》将
2010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共957万人
录取总人数为657万
将近300万学生被淘汰
上一篇 >> 国外大学应该如何选择? 没有了
相关阅读: